在现代育儿中,益生菌几乎成了“万能药”的代名词。宝宝便秘、腹泻,甚至过敏,家长们第一反应就是:给宝宝吃益生菌!但是,真的每个宝宝都需要益生菌吗?益生菌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?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,帮你科学合理地看待和使用益生菌。
益生菌,简单来说,就是对我们身体有益的活微生物。根据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,益生菌是指能给予宿主健康益处的微生物。它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:
帮助消化吸收:益生菌能够参与食物的分解和消化,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营养。
维生素合成:它们在体内能产生维生素B1、维生素K等必需的营养素。
增强免疫力:益生菌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,减少毒素产生,从而提升肠道免疫力。
展开剩余77%听起来很神奇,是不是?但关键是,我们的肠道本身就能“生产”益生菌。它是一个“益生菌工厂”,每天都在通过食物的消化发酵过程产生益生菌。所以,如果孩子的肠道健康,根本不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,尤其是对于那些生长发育正常的宝宝来说,过度依赖益生菌反而可能让肠道“懒惰”起来,长期使用会影响自身菌群的平衡。
大家常常混淆“益生菌”和“益生菌制剂”这两个概念。事实上,它们可大不相同!
益生菌是指活的、有益的微生物,能直接调节肠道菌群。
益生菌制剂是含有益生菌的产品,通常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其他成分,比如甜味剂和香精等。
这时候,家长们需要注意,一些益生菌制剂可能含有不适合宝宝的添加剂,尤其是甜味剂、香料等成分,可能会导致过敏或消化不良等问题。因此,在选择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。
并不是每个宝宝都需要补充益生菌,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,才适合补充:
肠道功能紊乱
如果宝宝出现腹泻、便秘、消化不良,或服用了抗生素,益生菌可以帮助调整肠道菌群。
胃肠感染
益生菌能对抗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胃肠感染,帮助恢复肠道健康。
免疫失调
当宝宝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,比如过敏、乳糖不耐受等,益生菌有助于提高肠道免疫力,调节免疫反应。
不过,即便是上述情况,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补充,并且避免长期依赖益生菌。
选择益生菌时,家长们需要特别谨慎,以下几个要点不可忽视:
菌种和菌株
根据《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》,益生菌应包含7大菌种9个菌株。如果产品中没有标明这些信息,就不太可信。
活菌数
有效的益生菌需要有足够的活菌数。根据相关规定,活菌数量应不少于106cfu/ml(每毫升的活菌数)。因此,购买时一定要查看产品的活菌数和保质期。
避免添加剂
选择不含有过敏原或不必要添加剂的益生菌产品,避免乳糖、香精、甜味剂等成分对宝宝的健康造成潜在影响。
为了让益生菌发挥更好的作用,家长们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温度控制
益生菌需要在37°C以下的液体中冲服,否则高温可能让益生菌失效。
餐后服用
益生菌最好添加到食物中或餐后服用,避免空腹时使用,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吸收。
及时服用
冲服后半小时内要尽快服用,超过时间益生菌可能已经死亡,效果大打折扣。
与抗生素分开服用:如果宝宝正在使用抗生素,记得间隔2-4小时再服用益生菌,以免抗生素杀死益生菌,达不到预期效果。
总的来说,益生菌确实对一些宝宝的肠道健康有帮助,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补充。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,科学合理地选择是否补充益生菌,避免盲目跟风。最重要的是,任何补充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让宝宝的肠道健康得到最合适的呵护。
发布于:浙江省